基本上所有的船上都有锚,但锚并不是唯一的停泊设备,也不是一个可以随意使用的设备。对于军舰、货轮这样的大型船舶来说,只有在指定的锚地和码头停泊时才能按要求下锚。
军舰船舶按大小不同,携带的船用锚链从几十米到300多米不等,长度不随海洋深度而变化。
船用锚链以节计数,在我国标准中1节锚链长27.5米,英制单位为15英寻或拓(Fathom)。大船上有2个主首锚,民用船舶每个锚配船用锚链10~11节,长300米左右。大型军舰标准高,锚链12~15节,长300~400米;“尼米兹”级这样的十万吨级超级航母,锚链20多节,长640多米。
特殊平台的船用锚链更长,例如海洋钻井平台,船用锚链长2000多米,能在1000米深海中下锚。同时钻井平台、科学考察船、海上补给船等特种船舶还有动力定位系统,计算机控制各个方向上的螺旋桨推力,使船舶精确定位在固定位置上,也是一种停泊方式。
下锚不是扔下去就完事了,条条框框很多。要在浅水区,底质要好,沙石底最佳,其次泥底,礁石底质不行,起锚时容易卡住。港口锚地的海图上都会标注水深及海底底质情况,船长在下锚前也会用仪器测量实际水深。
锚沉入海底,像一个大钩子钩住海底,锚爪扎进泥土,一段锚链平铺。锚的抓地力,船用锚链和海底的摩擦力,二者叠加在一起固定船只。
锚链释放的长度约是水深的3~6倍。锚地水深十几到二十几米,超过30米属于深水抛锚,极限水深约85米。
放出的船用锚链太长,重量太大,锚机拖不动,超过负荷就会损坏。再说深度太大,锚的抓地力也会减小,容易“走锚”。走锚会导致船舶移动,会导致碰撞事故。下锚要慢,太快了刹不住车,锚机在摩擦热量下冒烟起火,十分吓人。
所以,以锚的使用标准和范围来看,一般军舰、船舶配备的船用锚链长度已经足够用了。
军舰、船舶沿海岸航行时,水深有限,一般几十米深。当船舶跨洋航行时,大洋水深数千米,把船用锚链全抛出去也够不着底。这时船舶不会下锚固定自己,它们都连续航行,只要主机舵机不出故障,一般不主动停车。下锚也没用,锚够不着底,抓不住地就没有锚泊力。
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,舰船能通过气象雷达和天气预报提前得知,及时绕行。如果因特殊任务,不得不停航,也可以选择“漂航”。
漂航时,舰船随波逐流,在一定范围内移动。漂航有危险,容易在波浪中失控,船舶横向受浪,横摇、横荡摇摆不定,可以放出一部分锚链,提高稳性。多艘舰船之间要拉开距离,注意观察,主机保持备车,必要时动车躲避。
吨位较小的船舶,还可以用海锚固定,减小位移。海锚,也叫伞型锚,是一种帆布伞状中空器具,和降落伞类似。海锚系在船上,抛下海后下沉膨胀,兜住海水,利用海水重量和阻力固定船只。
综上种种,军舰、船舶携带的锚,只能在特定环境和海域中使用,不是随时随地有效的。在水深数千米的大洋中,舰船还是保持动力,快速通行方是正途。
友情链接:航母的船用锚链究竟有多长? 几千米的深海停泊之船用锚链